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

平顶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详情
平顶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该院教师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世行贷款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教改项目、平顶山市科技攻关项目等61项,其中获地厅级以上科研奖、优秀教学成果奖2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92篇,被SCI、EI、ISTP收录31篇,获地厅级以上奖31篇;主编或参编教材37部。

该院有39个实验室,涉及普通物理、近代物理、电工电子、电气与控制、通信技术、测控与检测技术等6个专业领域,其中光学、近代物理、过程控制、电工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与微机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通信原理、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自动检测等实验室设备先进,在该院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实验用房面积2360平方米,固定资产400余万元。

经过三十三年的风雨历程,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逐渐发展壮大,已成为学校师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实验教学设施配套完整、功能较齐全的院系之一。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的自动化学科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电力系统、智能测控等系统的设计与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信息处理、楼宇智能化技术、试验分析、科研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物理学

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物理学教学的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测控技术与仪器

培养以高新技术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为特点的宽口径工科专业,以微机化智能化电子仪器和测控系统设计为专业特色,并向光、机、电相结合的精密仪器方向拓展。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电子信息基础知识,具备现代测控系统和智能仪器仪表设计研发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通信技术

本专业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通信设备及电子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信息处理、通信类电子产品的辅助设计、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

培养目标

1.本专业的基本任务是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获得工程师的初步培训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工矿、企业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及供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一般设计方面的技术工作及管理工作。

2.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

(1)工矿、企业电气维修技术人员;

(2)工矿、企业技术管理人员;

(3)工矿、企业电气设备安装、操作技术员;

(4)其它。

简述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2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22人),兼职教师10余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15人,有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平顶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平顶山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平顶山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等。还聘请客座教授、兼职教授4人。郑州大学霍裕平院士、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漆安慎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鲁公儒教授、兰州大学孔祥忠和王学智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曾应邀先后来院讲学。职教师(均以姓氏笔划为序)

高级职称教师

王泳叶予光田明丽孙献亭李松楠张柳芳

周丰群袁书卿黄宏春靳铁良薛喜昌

中级职称教师

王化冰王伟锋卞和营王彦辉代克杰宋月丽宋晓燕张芳张晓朋赵志敏温耐翟子楠

初级职称教师

万明理吕利辉何金娜杜豪杰张乐黄东华程芬

部分兼职教师

于涛刘德星李丰伟李延绍李新张跃宇郑新灵骆成选翟卫青高磊

叶予光

叶予光,女,汉族,1962年2月生,浙江人,副教授。现工作于平顶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于重庆大学。多年来主要担任电力电子、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多次获得校级优质课及优秀教师奖。曾经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科研项目4项

(其中1项获得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另有2项省级项目正在进行中;主编或参编教材3部。

主要从事控制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田明丽

田明丽,女,1968年4月出生,河南新野人,副教授,教育硕士。199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

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多年从事物理实验学及光学的教学

与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与并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地厅级课

题3项;参编教材一部;获省、市级科研奖6项。荣获平顶山市第五届青年科技奖,同时被授予“平顶山

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称号。主讲的《普通物理实验》课评为省级优秀课程,主讲的《普通物理学》

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孙献亭

孙献亭,男,河南叶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3月加入中国民主

同盟。主要从事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技术工作,1998年9月至1999年7月在中国科

技大学做国内访问学者。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IntensePhotoluminescenceandMovementof

OpticalAbsorptionEdgeinAluminaAerogels》被SCI、EI等多种学术期刊收录,《溶胶—凝胶法

制备Al2O3气凝胶》被CA收录。出版的学术专著有《家用电器原理与实践》,任主编,《物理实验学》,

任副主编,该书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著作三等奖。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师专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

研究”获河南省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理论力学习题课教学改革的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所授课程“基础物理实验”被省教育厅评

为优秀课程。主持参与了物理系多个实验室的筹建和改造工作,物理实验室被省专家组评为合格实验

室。被授予平顶山市青年科技专家光荣称号,评为平顶山学院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曾多次被评为校优

质课教师、优秀实习教师及校先进工作者;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积极参政议政,多次被盟市委评为优秀盟员。

李松楠

李松楠,女,1968年出生,河南宝丰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1988年7月毕业于平顶山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系;1997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经济与管理专业;1988年7月-1989年8月平顶山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系工作,任秘书兼辅导员;1989年9月至今在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工作,任教学及行政秘书,现任副书记。参加工作以来,发表专业论文21篇,主持完成省辖市(厅)级项目两项,参与完成项目八项;获省辖市(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五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获省、市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三项,获市级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历年来,先后获得了一些荣誉。2000年度,被评为“先进女教工”;2001-2002学年度,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度,被评为“五好家庭”;2003年度,被评为“文明教职工”。

张柳芳

张柳芳,女,汉族,1974年9月生,河南邓州人,工学硕士,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郑州工学

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2006年3月取得河南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多年来主要担任工厂供电、

电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机拖动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的科研项目“低压

IT电网直流检测式选择性漏电保护研究”通过了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参与省级和

市级项目各一项,均获得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0篇,其中3篇

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主要从事电气安全和智能电气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周丰群

周丰群,1963年4月生,河南南阳人,博士,教授。1986年6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专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期间曾在

北京师范大学访学和在西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91年任讲师,1996年晋升副教授,2004年晋升

教授。多年来,主要从事普通物理、理论物理的教学工作,以及核物理与核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核数据中心资助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

省教改项目、平顶山市科技攻关项目等10余项,其中获地厅级以上科研奖、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在

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13篇);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多次获校教学优

秀奖并被学校选拔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被平顶山市评为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科技工

作先进个人,并被平顶山市选拔为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

袁书卿

袁书卿,男,汉族,1964年6月生,河南宜阳人,高级实验师。1985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物理专业,

后一直在平顶山学院物理系工作。曾于1991—1992年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线路助教班学习一年。

1999—2000年在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做国内访问学者一年,学习大学物理仿真实验。2003年晋升高级

实验师,主要从事物理教法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与辅导工作。曾发表两篇核心期刊论文《基于改

进遗传量子算法的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一种改进的遗传量子算法及其应用》,并获得河南省第九

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个。

黄宏春

黄宏春,男,汉族,1964年5月生,河南信阳人,副教授,现任平顶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普

通物理教研室主任。1986年6月毕业于河南大学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任讲师,1998年晋升

为副教授。多年来,主要从事力学、热学、电磁学、普通物理学、物理教学法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工作,主讲的《普通物理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

在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参编教材2部;参与的项目获省、市级科研、教学成果奖

多项。多次获学校优质课和优秀教师等称号。

靳铁良

靳铁良,男,汉族,1962年9月出生,河南新密市人。1984年郑州大学物理学系学士学位。1990-1

91学年北京师范大学助教进修班学习,1993-1994学年北京师范大学国内访问学者深造,1998-2001学

年西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学习。1996年晋升副教授职称,2008年晋升教授职称。2005年任

平顶山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2006年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从事专业教学历程:从教20余年来,主要担任的课程有:物理专业的《电磁学》、《热学》、《物理

实验学》和数学系、化学系、计算机系各专业的《普通物理学》以及电气专业的《工厂供电》、《电

机与拖动》、电信专业(电信局)的《电路分析》、师范教育专业的《物质科学》、《自然科学基

础》、《电子线路》、《科学技术史》等十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优良,在历年的教育、教学

测评中,先后获得优秀教师、优质课教师、教学成果优秀奖以及文明教师等荣誉十多次。

从事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有: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有20余篇,其中专业核心期刊5篇;

出版本专业专著一部,副主编本专业教材一部;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两项、市级项目三项,参与省市级

科研课题多项。先后荣获省市校级优秀论文、优秀科研奖励多项。

另外,他还两度从事学报编辑和学报编辑部的领导工作。社会兼职有:民进平顶山市新华区主

委、政协委员、政府特邀督学等。

薛喜昌

薛喜昌,男,汉族,1963年9月生,河南林县人,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生.1986年7月毕业于河南

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1991年被评为讲师,1997年被评为高级实验师.1989年6月至19

91年8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教学论助教进修班函授学习;1995年8月—1996年7月在四川大学光

电科学技术系作访问学者,从事光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多年从事物理实验教学、光学和电磁学的教学

与研究.曾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曾参加编写有《普通物理实验》、《电磁学试题

库》和《物理实验学》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参与了多项科研和教研项目;发表了十余篇科研论文,其

中在1997年8月在《光电工程》发表的《柱面透射光栅的衍射特性》被《EI》摘录收藏.主要从事物理

实验、光学方面的研究。

王泳

王泳,男,汉族,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中共党员,现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4年7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机电专业,获工学学士,2004年赴河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课程。主要承

担了电气、通信专业的《电机与拖动》、《PLC原理及应用》、《单片机》、《电子测量技术》、《微

机原理》等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验工作。多次荣获校优质课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其

中核心期刊2篇。主持完成省级项目“硅橡胶瓶体测量仪的研制”,获2006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和2006年度平顶山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完成市级项目2项,均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

年荣获平顶山市第五届青年科技奖,同时被授予“平顶山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称号。主要从事控

制工程、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王化冰

王化冰,男,河南禹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1997年毕业于陕西工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工学

学士。先后主讲过电力电子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数字电子、过程控制、自动检测技术等9门专业理论

课程和4门实验课程。多次被评为优质课教师。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

完成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多次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自然论文奖。主要研究方向:控制工程及

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

王伟锋

王伟锋,男,汉族,1975年10月生,河南宝丰人,工学硕士,讲师。现工作于平顶山学院电气信息

工程学院,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物理学系党支部书记职务。2000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

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6月取得华中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多年来主要担任电磁学、

电动力学、课件制作、教育技术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讲的《普通物理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002年获得校级优质课教学奖、2006年获得省级教学奖三等奖。曾经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

篇,参与科研项目4项(其中1项获得平顶山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从事光学工程,多媒体技术方面

的研究工作。

王彦辉

王彦辉,男,河南平顶山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1997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应用电子技术专

业。早期对电子技术感兴趣,条件所限没有很多的内容可涉及,主要是维修家电、一些小制作;后来

具备了一定条件后转向电路设计,包括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现有多个设计被一些单位或公

司使用。通过多年设计工作积累了部分经验,愿通过教学与同学们分享。

李勇

李勇,男,1978年1月生,河南新野人,理学硕士,讲师。2003年7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理

学学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天体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主要担任热力学与统计

物理、普通物理等教学工作,主讲的《普通物理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曾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学术

论文1篇,申请并参加一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从事微波烧结半导体陶瓷材料的计算等研究

作。

李阔湖

李阔湖,男,1977年11月生,河南省宝丰人,理学硕士,讲师,现任平顶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2000年7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

学原子分子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主要担任原子物理、普通物理等教学工作,主讲的《普通物理

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曾经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加一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973"计划)子课题,主要从事高能激光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

宋月丽

宋月丽,女,汉族,1978年8月出生,河南叶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2001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

学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多年来,主要从事近代物理、光学、普通物理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及研

究工作。主讲的《普通物理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在全省教育系统2006年度教学技能大赛中均获得

三等奖。先后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

宋晓燕

宋晓燕,女,汉族,1976年7月生,河南襄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现工作于平顶山学院电气信

息工程学院。1997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多年来主要担任电路、电

机拖动、微机原理等多门理论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2000年、2001年获得校级优质课教学

奖。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与科研项目5项(其中1项通过省科技厅鉴定,1项获得平顶山

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市社科联科研成果一等奖),参与编写《电机与拖动》教材一部。主要从

事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张芳

张芳,女,1978年7月生,河南遂平人,理学硕士,讲师。2003年7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

信息工程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要担任量子力学、普通物理等教学工作,主讲的《普通物理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曾经在国内外

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加一项河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从事低维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6年7月到平顶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工作。

张晓朋

张晓朋,男,1978年生,河南襄城人,2000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

毕业于郑州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曾经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篇,主

要从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微控制器及其应用。

赵志敏

赵志敏,男,汉族,河南省镇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1999年6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应用电子

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多年来主要担任模拟电子技术、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

及实验工作。两次获得校优质课教师和校优秀教师。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河南省科技厅和平顶山科

技局项目各一项,获得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主要从事电

路设计和单片机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温耐

温耐,女,汉族,1977年12月出生,河南宝丰人,讲师,硕士研究生。1999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应用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多年来主要担任电磁学、热学、普通物理、C语言等多门课程的教学

工作,主讲的《普通物理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1年获得校级优质课教学奖,2006年获得省级

教学奖三等奖。曾经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与科研项目2项,主要从事光学工程方面的

研究工作。

翟子楠

翟子楠,男,汉族,1975年2月生,河南舞钢人,讲师,硕士研究生。1997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自动

控制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多年来主要从事单片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相关实验的教

学工作,以及电子技术及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作。2001年获校级优秀教学奖;先后在国内公开刊物发

表学术论文8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

万明理

万明理,男,汉族,1982年3月生,河南南阳人,2005年6月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应用物理专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来到平顶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主要从事物理学实验教学工作。

吕利辉

吕利辉,男,汉族,1982年生,河南漯河人,工学学士,2005年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通信

工程专业。主要承担本学院电子和通信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同时担任04级通信工程专

业班主任。

何金娜

何金娜,女,汉族,1982年10月生,河南周口人,2005年6月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物理学专业,

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来到平顶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主要从事普通物理学实验以及理论力学

的教学工作。

杜豪杰

杜豪杰,男,汉族,1981年生,河南漯河人,工学学士。200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

程专业。主要承担本学院电子和通信专业课程的教学,同时担任我院学生辅导员。

张乐

张乐,男,汉族,1982年生,陕西西安人,工学学士,2006年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曾在加拿大北方电信西安技术中心学习。主要承担本学院通信网络理论和移动通信专业课程的教学。

黄东华

黄东华,女,汉族,1982年9月出生,河南鲁山人,工学学士。2006年7月毕业于西南大学电子信

息工程专业,曾在中国普天重庆分公司技术部学习。主要承担本学院电子技术基础和移动通信专

业课程的实验工作。

程芬

程芬,女,汉族,1981年4月生,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现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团总

支副书记一职。2003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多年来主要担任公共

体育、健美操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曾经在国内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科研项目1项。主要

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方面的研究工作。

我院教师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世行贷款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教改项目、平顶山市科技攻关项目等46项,其中获地厅级以上科研奖、优秀教学成果奖17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68篇,被SCI、EI、ISTP收录24篇,获地厅级以上奖16篇;主编或参编教材32部。

学术论文

1FengqunZhouetal..Cross-sectionmeasurementsfor128Te(n,2n)127mTereactioninducedbyneutronsaround14MeV.AppliedRadiationandIsotopes.2006,64(7);

2FengqunZhouetal.MeasurementofCrossSectionsfor50Cr(n,2n)49Crand52Cr(n,2n)51CrReactionsInducedby13.5~14.6MeVNeutrons.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5年第7期;

3FengqunZhouetal..Cross-sectionmeasurementsfor(n,2n)and(n,p)reactionsontelluriumisotopesintheneutronenergyrangeof13.5-14.6MeV.RadiochimicaActa2007;;

4周丰群,罗均华,拓飞,孔祥忠.核反应截面测量中扣除激发态对基态影响的计算公式.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5年8期;;

5周丰群,拓飞,易艳玲,孔祥忠..HPGeγ谱仪系统死时间校正方法的实验研究.高能物理与核

物理,2005年12期;;

6周丰群,张义民,拓飞,罗均华,孔祥忠..γ谱测量中级联符合效应修正研究.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7年5期;

7周丰群,翟子楠,拓飞,孔祥忠.用基态特征γ射线计算同质异能态反应截面的公式及其应用,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7年7期;

8周丰群等.薄层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钢铁中磷,冶金分析,2002年3期;

9周丰群等.负载树脂预浓集薄层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镁,冶金分析,2004年4期;

10薛喜昌.柱面透射光栅的衍射特性光电工程,1997年4期;

11贾利群等.国内光度法测定汞的现状冶金分析1998年6期;

12周丰群等.FeⅢ-SCN~-体系薄层树脂相光度法测定矿石中铁冶金分析2000年3期;

13周丰群等.FeⅢ—EDTA体系薄层树脂相吸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铁冶金分析2000年6期;

14张大立等.Xe偶-偶同位素低激发态性质的IBM2描述,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4年12期;

15郑新灵等.四元配合物吸光光度法测定铝的研究,理化检验1999年7期

16张义民等.N_2-苯浮选光度法测定天然水中痕量硒的研究.冶金分析2002年3期

17孙献亭等.Sm~(3+)/Al_2O_3介孔复合体的光致发光特性,硅酸盐学报2000年5期;

18周丰群等.电器设备用温度凝露控制器的研制.电力自动化设备,2002年3期;

19薛喜昌等.双凸柱面透射光栅的衍射分析,淮北煤师院学报,1997年02期;

20靳铁良.外力作用下平面密排钢珠系统力的分布规律,贵州大学学报,2007(1);

21靳铁良.卤化铵晶体的STE特性分析,贵州大学学报,2007(3);

22田明丽等.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及其应用,光学仪器2001年01期;

23袁书卿,张葛祥.基于改进遗传量子算法的FIR数字滤波器设计电讯技术2003年5期;

24袁书卿,张葛祥.一种改进的遗传量子算法及其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年10期;

25王化冰;王彦辉.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研制,电测与仪表,2006年11期;

26张柳芳;王化冰.邹有明基于直流电流传感器的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1期;

27王化冰;张柳芳.过程控制系统及其策略,煤矿机械,2005年5期;

28王化冰;张柳芳;过程控制系统及其策略,江苏电器,2005年5期;

29张柳芳;邹有明,吴君.直流检测式选择性漏电保护系统设计,煤矿机电,2006年2期;

30张柳芳.自动控制系统穿越频率的通用解法.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5年3期;

31孙献亭等..溶胶—凝胶法制备Al_2O_3气凝胶,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9年2期;

32郑新灵.任意循环极限效率的P-V图证明的再讨论,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3宋月丽.选择性激光烧结零件的后处理,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10月;

34靳铁良.利用VisualC++实现数字图像处理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5黄宏春等.表面工程在口腔修复材料中的应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36王彦辉;王化冰.传感器技术在工程建筑上的研究与应用,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19期;

37王化冰;王彦辉.过程控制综合实验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年12期

38王化冰;翟卫青.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高分子湿度传感器的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10期

39翟卫青,王化冰.新建电子类专业加强EDA教学的思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年06期

40翟卫青;王化冰.RBF神经网络在传感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山西电子技术2006年05期;

教学研究论文

1郑新灵.对电力线教学的一些探讨和体会,大学物理,1996年1期;

2周丰群.对可压缩流体若干问题的讨论,大学物理,1999年10期;

3周丰群,漆安慎.在普通物理力学中介绍超音速飞行的设想,大学物理,2000年7期;

4周丰群,张玉富.任意循环过程效率极限证明之我见,大学物理,1994年4期;

5周丰群,也用T-S图讨论任意循环效率,大学物理,1994年12期;

6靳铁良.对电力线教学的一些探讨和体会,大学物理,1996年1期;

7靳铁良.普通物理中平面电磁波的一种讲授方法,大学物理,1995年4期;

8靳铁良.关于普遍的洛伦兹变换式的推导,大学物理,1995年5期;

9贾利群.非惯性系静力学的分析力学方法,大学物理,1999年11期;

10周丰群.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教育专业力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物理,2002年8期;

11田明丽.基于现代教学论的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物理实验,2000年12月;

12周丰群.任意循环的卡诺循环分解的综合讨论,河南科学,2002年1期;

13黄宏春等.新时期物理教学法的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4期;

14田明丽.影响普通物理实验学习迁移的因素及策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15田明丽.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内容的设计策略,新余高专学报,2006年6月;

16周丰群.克劳修斯等式证明的讨论.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2期;

17宋月丽.大专院校普通物理学教学探讨,内江科技,2006年1月;

18宋月丽.影响普通物理实验学习迁移的因素及策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2月;

19宋月丽.大学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内容的设计策略,新余髙专学报2006年6月;

20王伟锋,温耐.新型数字微格教室的探讨,天中学刊2005年5期。

部分科研成果及获奖

1郑新灵主持完成的“师专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获河南省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郑新灵主持完成的”高等师范教育开展活动课程研究”项目,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王泳主持完成的“硅橡胶瓶体测量仪的研制”项目,获2006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6年度平顶山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4周丰群主持完成的“KWN—1B1型温度凝露控制器的研制”项目2000年12月省科技厅鉴定,2001年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5周丰群主持完成的“HTC-1型微电脑数显温湿度控制器的研制”项目,2002年8月河南省科技厅鉴定,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6张柳芳主持完成的“低压IT电网直流检测式选择性漏电保护研究”项目,2005年通过了河南省科技厅鉴定;

7王彦辉主持完成“远程控制音视频系统信号分配控制”项目,2000年7月市科委鉴定;

8王泳主持完成的“平煤集团坑口电厂1#炉制粉系统的改造”项目,2004年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贰等奖;

9周丰群主持完成的“面向21世纪高等专科学校非物理专业普通物理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项目,2002年8月河南省教育厅鉴定;

10田明丽主持完成的“新课程条件下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项目,2006年2月,获市优秀社科调研课题一等奖

部分著作

1新编普通物理教程,周丰群等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物理学基础教程(上、下册),郑新灵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普通物理学(上、下册),郑新灵等,教育科学出版社;

4大学物理学(上、下册),周丰群等,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5基础力学,周丰群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3月;

6物理实验学,薛喜昌,孙献亭,田明丽,袁书卿等,东方出版社;

7普通物理实验,薛喜昌等,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8电磁学试题库,薛喜昌等,吉林大学出版社。

电气与控制教研室

电气与控制教研室承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以及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具体课程有:电机拖动、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检测与转换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器控制、工厂供电、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数控机床、智能仪表、现场控制总线技术、过程控制装置及仪表等。该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

电子与通信教研室

电子与通信教研室承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和通信技术(专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具体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基础、通信原理、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现代交换原理等。

理论物理教研室

理论物理教研室主要负责物理学(本科)专业理论物理部分的教学工作,以及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等。具体讲授的课程有:近代物理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理论力学,固体物理等。开展的研究方向有:核物理与核技术及其应用,高能激光器件,低维物理,微波烧结半导体陶瓷材料的计算等。

普通物理教研室

普通物理教研室主要负责物理学(本科)专业普通物理部分专业课程以及其它院系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普通物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负责物理学和物理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等。具体课程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物理教学法,普通物理学,课件制作,教育技术等。开展的研究方向有:光学工程,多媒体技术等。

实验中心

本实验中心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是物理实验室,现隶属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现拥有39个实验室,涉及普通物理、近代物理、电工电子、电气与控制、通信技术等5个专业领域,其中光学、过程控制、电工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与微机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通信原理、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实验室设备先进,在我院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实验用房面积2360平方米,固定资产400余万元。

友情提示
此页是<平顶山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信息资料
推荐信息
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